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退休党员沙龙旨在加强退休党员之间的联系,同时以老党员事迹告诫青年关心国家大事、关注时政热点、培养兴趣特长、坚持以“又广又深”为原则指导自己的学习和科研。
每周四下午,管院的老党员们会相约来到校离退休教师活动室参加沙龙活动,风雨无阻。这项活动自一九九九年前后开展一直坚持至今。开展沙龙活动的初衷是为有共同兴趣爱好、乐于探讨和钻研理论问题的老党员们提供交流学习的机会。自活动开展以来,这些老党员们坚持每周四相聚校离退休教师活动室,共谈改革开放成果,共学最新理论知识。
为了更好地了解退休党员沙龙活动的模式,并在日后党支部活动中加以运用,倡导更多的党员和非党员学生加入对时政热点的探讨和对理论知识的学习中去,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的几位学生骨干旁观并学习了这一活动。
活动共分为两个部分:
一、回忆往昔岁月,共享改革成果
退休党员们先从个人角度出发,回忆了自己的学习和工作经历,随后又讲述了苏州大学和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的发展历程,以小见大,展现改革开放前后的巨大变化。
高选老师首先讲述了自己从青年时代以来对理论学习数十年如一日的坚持。他说自己在学生时代非常关注国家时政,之后工作了也是如此,比如收听新闻广播、阅读时政报纸、观看新闻节目等,可以说是与日常生活融为一体,茶余饭后谈论的也基本都是家事国事天下事。他强调,研究理论问题一定要注意“广”与“深”的关系,先把知识面拓宽,再去深入进去,所以在青年时期一定要更多地学习自己国家的历史、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并且有自己的思考。
接着,李家钧老师回顾了自己在苏大的工作经历。1954年2月他来到江苏师范学院的政治专业专修科担任教师,见证了59年政专科开办了政治教育系,82年学校从江苏师范学院改制成苏州大学,政治教育系同年更名为政治系等一系列学校和学院改革发展的大事件。
正值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之际,陈子良老师感慨道:“改革开放的变化,从我们管理学院的发展历史就可以看出来。”他回忆道,五十年代时专修科一共才二十多位教师,学生当时只有两个班级,之后变成系也不过是四个班级,一直到改革开放初期政治系的老师也只有三四十个人。在一九九四年年初,政治系与马列部合并成立了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后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社会对人才的多样性和专业性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学院也增添了许多新专业,包括行政管理、公共事业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硕士点、博士点和一级学科的数量也有大幅增加。从校区的发展来看,最开始学校只有本部,后来又有东校区,再后来有北校区南校区,然后是独墅湖,这些都是之后逐渐衍生出来的,是改革开放的成果。
二、紧跟时代步伐,着力价值传承
即使已退休多年,仍坚持学习新理论、新思想,面向新时代、认识新世界。在不断自我成长的同时,他们对青年学生们也寄予厚望。
陈子良老师回忆了自己在人民大学读书时,吴玉章校长对新生提出的一个要求:“一个人每天要看两件事,看事就是看报纸,一个要看国内事,一个要看国际事。现代青年不能只知道理论知识,这两件事你们每天都要看,否则就会成为政治糊涂虫。”如今他想把吴校长曾经对自己讲过的话,也讲给当代的青年们听。
几位退休党员们表示,自己从前在给学生上课时,常常会先花几分钟的时间问问同学们最近国家发生了哪些事情,有没有关注。期末考核也是采用是先实地走访再撰写实践报告的形式,让学生们下农村、去工厂等等,鼓励学生亲身经历、接触基层、了解情况,再把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写下来。
如今,互联网的出现使人们能够更轻松地获取各类信息,然而部分大学生辨别能力较弱,易受到不良信息的冲击,迷失方向。目前电视上的娱乐综艺类节目占比过多,其内涵应引人深思。年轻人对娱乐关注有些多,放在时政上的时间精力就少了。退休党员们认为,时代在变化,年轻人的生活方式也必定有所改变,但有些价值观是时代抹不去的。作为管院的学生,关注时政和自己的学习也是紧密相联的,应在日常生活中加以留意、关注和思考。此外,还要广泛阅读思想家、理论家、哲学家的原著,阅读能够给人以精神的启迪和思维的拓展,提高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读万卷书也要行万里路,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去探访名人故居、百年老校,这能够让青年人们亲身体验这个世界的丰富多彩。
数年来对沙龙活动的坚持使得退休党员们虽退休多年仍紧跟时代、坚持思考、与时俱进。他们也希望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影响和感染青年们继承管院的优良传统,深入了解时事政治、博古通今、形成极高学问素养,同时也要善于思考、脚踏实地、把学问做的广又深。在未来,管院青年要始终坚持将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并重,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而贡献自己的力量。
(学生新闻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