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团队参加江苏省高校公管案例分析大赛取得佳绩
时间: 2019-10-14  作者:   浏览次数: 774


20191011日,第七届江苏公共管理院长论坛暨首届江苏高校公共管理案例分析大赛于南京师范大学举行。此次大赛由省管理学类研究生教学指导委员会指导、南京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承办,共吸引了来自全省25所高校的125个项目参赛。经过初审、复赛、决赛答辩环节,苏州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共有5支代表队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荣获佳绩。

一、本科生组

《无处安放的湿垃圾:最严垃圾分类下的“新政策”与“旧合同”矛盾处理——以上海罗山绿洲别墅小区为例》项目荣获一等奖。该案例讲述了一起垃圾分类新政施行后引发的合同纠纷事件,由于签订的合同中未勾选湿垃圾和厨余垃圾,上海市浦东新区一家垃圾清运公司在垃圾新政实施的第一天起就拒运罗山绿洲别墅小区的湿垃圾,导致该小区的湿垃圾在垃圾房内滞留7天,无人清运。最终,镇政府出面“托底”,协调第三方垃圾清运公司,运走了这批湿垃圾,暂时缓解了小区的燃眉之急。通过对本次事件的发生过程及结果的分析,揭示了小区居民物业和垃圾清运公司之间的矛盾,理清了政府在此次事件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引出一个新政策如何全面推行以及政府在此工作中应承担的责任的课题,为垃圾分类新政策的实施提供借鉴。

《民宿产业发展模式新探索——上林村民房合作社的启示》项目荣获二等奖。 成员们通过实地走访调研苏州市吴中区横泾街道上林村,充分了解了当地以民房合作社对接社会资本从而发展民宿的模式,全面剖析了上林村民宿产业发展模式,并分析了其成功经验、发展困境与建议启示,以期为其他乡村创新民宿产业发展模式,助力乡村振兴提供可供借鉴的经验。

 《行政悬浮与规管嵌入——苏州市s安置社区村改居转型困境》项目荣获三等奖。在该案例中,团队成员通过对苏州某拆迁安置社区的田野调查,分析该安置社区历经十年的曲折转型之路。结果表明,从村委到居委建制衔接不恰,以及政府兜底型物业的特殊性质,使得双方集中精力应付下派的行政任务,而难以对接转型缓慢的村民问题,是村改居的核心难题,并为政府激发村民主体性、推进社区转型提供了政策建议。


   二、研究生组

《“个体化”时代下乡村社会如何走出一条“善治”之路?——以z镇“秀美庭院”连片整治活动为例》项目荣获二等奖。针对现代乡村社会已呈现出许多新特点乡村社会结构越来越趋向于“个体化”但又区别于“原子化”等现状,该团队以m村“出嫁女儿”事件作为切入点,分析近四十年来z镇的社会变迁与个体化进程,进而以z镇“秀美庭院”连片整治政策为例,通过分析政策实等施过程中政府-村委会-村民三者的互动机制,来探讨乡村多元治理的可能性。

 《坚守还是舍弃,共享单车的生命之根在哪里?—共享单车治理的苏州模式》项目荣获三等奖。立足于共享单车苏州发展模式这一具体事例,利用共享经济理论、协同治理理论等相关理论,通过参阅文献、实地走访、问卷调查等多种方式对苏州市共享单车发展过程的研究,探索如何更好的发挥苏州市的这种独特的共享单车治理模式,进而推动整个行业健康发展和城市管理有序和谐,提出有效的对策建议。通过案例分析,姑苏匠人队用行动感知了在城市治理发展过程中,政府、企业、社会协同治理的理念,极具借鉴意义。

 江苏高校公共管理案例分析大赛秉承着“公行天下”的理念,旨在促进省内兄弟高校之间的交流,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大学生的家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为地方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典型经验,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贡献青春力量。我院团队在此次大赛中取得的佳绩将鼓励更多同学深入社会展开调研,探索理论知识的实际运用。相信同学们将不断汲取了宝贵的知识与经验,在学术科研方面得到更加深远的发展